在多数资产项目处置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服务商的配合与协助,处置工作要么变得不可能,要么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与代价。因此,项目负责人能否与服务商形成良性互动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进度与最终处置效果。
2016年,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率已突破1.8%的历史新高,并延续了两位数增长速度。而相比于传银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良资产率更为夸张。据业内的人士透露,不少平台的不良资产率超过10%,以4月末近万亿贷款余额计算,网贷行业的不良资产超千亿,若加上存量数据则远超此数。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我国不良资产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万亿,多层次、不断增长的资产处理需求预示着这个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大规模不良资产处置更加迫在眉睫。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不良资产项目处置也该如此。不良资产项目处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做项目负责人在选聘服务商的合作、配合、协助之下最终完成项目资产处置工作的过程。在多数资产项目处置过程中,如果离开了服务商的配合与协助,处置工作要么变得不可能,要么必须付出更高的成本与代价。因此,项目负责人能否与服务商形成良性互动直接影响到不良资产项目的处置进度与最终处置效果。
相处之道的前提与基础
从资产公司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而言,要保持与服务商的正确合作关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白与服务商相处之道的前提与基础。笔者以为项目负责人在开始资产处置工作之前,需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熟悉项目资产
不良资产项目类型众多,不同的项目资产适宜的处置方式各有千秋:例如,有的项目资产适宜转让,一卖了之是最好的选择;有的项目资产适宜强制执行,拍卖抵押物效果最佳;有的资产适宜与债务人和解,快速回款才是真王道等等。项目负责人只有在深入分析项目资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制定出最适合的处置思路与策略。同时,项目负责人只有在熟悉项目资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为项目资产有的放矢地选择最为适合的服务商。
2、分析服务商
服务商千千万,而特点和优势又各有不同,例如,有的服务商优势在诉讼与执行;有的服务商长处在资产推介能力;有的服务商善于谈判和调解等等。只有在熟悉项目资产的前提下,强化对服务商的综合分析,根据项目资产的需求匹配对应的服务商,才有可能为项目选择到最为合适的服务商。当然,除了从宏观层面分析服务商,还应当从微观层面分析服务商。微观层面可能包括:与项目负责人具体对接的服务商工作人员的性格、专长、工作主动性等等。
3、明白“委托清收协议”
“委托清收协议”是资产公司与服务商之间进行各项合作的基础法律文件,也是项目负责人必须熟悉掌握的基础项目文件。一般而言,项目负责人应当通过“委托清收协议”的相关规定来对服务商进行管理。只有依据“委托清收协议”,项目负责人才能有的放矢地对服务商设定回收计划、提出各项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因此,项目负责人应该熟练掌握“委托清收协议”中关于权利义务、收款进度、处置时间要求、违约责任、解约条款的相关规定,以便在与服务商的相处之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相处之道的错误类型
在项目负责人与服务商的相处、合作过程中,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容易形成以下两种错误的相处模式,分别是:
1、越俎代庖型
越俎代庖型是指项目负责人在与服务商的相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超越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事了许多依据“委托清收协议”等合作文件应由服务商提供的处置活动。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而言,导致越俎代庖型相处模式的原因可能包括:1)从角色定位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自身角色定位不准,错误地将自己也定位为服务商;2)从性格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性格比较强势而又比较爱揽事;3)从处置能力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的处置能力较强且对所聘服务商缺乏足够的信任;4)从职责划分的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不能妥善地确定自身与服务商之间的职责分工;5)从工作量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负责的项目相对较少导致其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等等。越俎代庖型的相处模式不但会使项目负责人在处置过程中不堪重负,而且也不利于调动服务商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最终影响处置效果,因此应该尽量避免形成越俎代庖型的相处模式。
2、放任不管型
放任不管型是指项目负责人在与服务商的相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对服务商管理不到位,从而最终严重影响到项目处置效果的相处模式。如果说越俎代庖型相处模式是项目负责人管得过多、过死的话,那么放任不管型相处模式则是项目负责人管的过少、过松,而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利于资产项目的处置工作。从项目负责人的角度而言,导致放任不管型相处模式的原因可能包括:1)从角色定位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自身角色定位不准,放弃了部分本应当由其承担的管理工作;2)从性格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性格比较弱势,且欠缺管理服务商相关技能;3)从处置能力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的处置能力较差且对所聘服务商盲目信任;4)从职责划分的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不能妥善地确定自身与服务商之间的职责分工,导致服务商反客为主反而居于强势地位;5)从工作量上看,有些项目负责人负责的项目太多导致其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对服务商进行必要的管理等等。
相处之道的正确姿势
项目负责人要克服与服务商相处的不正确模式,必须树立相互之间相处的正确思路。代表资产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在与服务商相处时,可以考虑树立以下理念与思路:
1、信任而不盲目
资产公司与服务商之间在利益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资产公司与服务商之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共同利益也就决定了资产公司应该给予服务商应有的信任,而这也是服务商有效开展并完成处置工作的前提。然而,资产公司与服务商双方在利益诉求上又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为防范服务商发生道德风险除了要在相关的合作文件中作相应的规范外,项目负责人也应该依据相关规定对服务商加强管理、强化监督。
2、指导而不领导
从法律地位上看,资产公司与服务商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双方之间不可能是一种领导关系。然而,根据相关合作法律文件的规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服务商是作为资产公司的代理人开展处置工作,服务商作为代理人在处置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委托人的指示行事,服务商的资产处置工作不能违背资产公司的利益,因此,项目负责人作为资产公司的代表在处置过程可以对服务商及时进行指导。
3、补位而不越位、缺位
资产公司与服务商之间各有优势与劣势,为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资产公司应该充分发挥服务商的能力与优势为处置工作服务。然而,资产公司与服务商的不同角色定位与职能划分决定了双方之间具有不同的行为边界,因此,项目负责人作为资产公司的代表在与服务商的相处过程中既不能越俎代庖地揽事又不能放任不管地推事而应该在履行好监督职责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补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