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 业务专长 > 经济合同纠纷

出借人如何防范借贷风险?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时间:2016-09-02

  摘要由于民间借贷多属私人交易行为,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一旦产生争议或纠纷,当事人可能会采取不争取的处理方式。除了在借贷关系发生时认真写好借据,出借人如何防范借贷风险?民间借贷过程中当事人可以约定利息,但怎么约定利率呢?

  一、出借人如何防范借贷风险

  (一)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应合法。对于明知借款人是为了非法活动而借款的,国家法律不予保护。俗话说,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在借款时,切莫只看个人私利,把钱借给违法乱纪之人。

  (二)借款利率应合理合法。民间借贷的利率可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同时,利息不得计入本金计算复利,超出部分的利息和复利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借款双方协商的利率应在合法范围之内。

  (三)对于比较大的款项,应履行担保和抵押手续为了保险起见,对于大额借款最好由借款人找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担保人或担保单位,必要时还可以让借款人以存单、债券、机动车、房产等个人财产作抵押,并完善担保或抵押手续。这样,借款人万一出现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可以向保证人追索借款或合法地以抵押物抵偿借款。

  二、借贷时如何约定利率

  利率的约定是借贷双方达成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民间借贷带有一种投资性质在里面,如果利率约定不清,则容易影响投资的效果和期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二百一十一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但是,如果借款合同到期,借款人没有还款,那么从还款到期日开始计算,也可以要求借款人支付利息。所以,在订立借款合同时,明确利率是十分必要的。

  虽然我国法律允许民间借贷可以约定一定的利率,但是利率的约定一定要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否则,一旦发生纠纷,出借方极有可能因此造成损失。关于利率的约定,我国法律已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如合同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二款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利率的规定。”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 上一篇:民间借贷中如何追讨债务?
  • 下一篇:民间借贷应采用哪种方式?
  • 延展阅读

    Extended reading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