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互联网金融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两次提到互联网金融,提及“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而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已由“促进发展”变为“规范发展”。
在监管细则逐渐明朗的情况下,合规与转型将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关键词。上海翼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翼勋金融”)创新条线总监邵钧近日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近期金融监管措施频出,行业规范正在到来,P2P企业迎来了最严也是最好的发展转型时期,“P2P平台下一个蓝海就是供应链金融,去年整个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约10亿元,今年可达20亿元。”
从行业“新兵”到市场“新秀”
翼勋金融由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钜派投资集团共同出资成立,总部位于上海。结合旗下互联网金融平台“钜宝盆”,翼勋金融启动了线上线下的双轨运作。在保持P2P业务不变的情况下,近期推出了酝酿4个月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以期从“新兵”变为“新秀”,抢占供应链金融市场蓝海。
邵钧告诉记者,“轻资产的企业缺乏抵押物,银行对它们的审核不一定能过。只要行业是健康的,并且它的辐射面是C端(消费者),我们就愿意渗透到这些企业去帮助他们的业务。我们近期做了调研,中小企业是很难从银行那里拿到贷款,但是它们有很多好的商机、业务和项目,这些项目要前期启动资金先行垫付,我们将帮助有良好业务流的企业去扩张。”
翼勋金融近期挑选了一家地板企业作为合作方,“我们认为房地产业在一段时期内还是平稳的,这家企业的衍生品包括橱柜、家具,消费需求大。该企业下端的应收账款账期会比较长,而这家企业的上端是木材厂商,这些原材料的供应商对它的账期要求又是短的,基本上一个月不到,但下端回款要3~6个月,造成了这家地板企业资金流转有限制。我们看到了这点切入进去,其下端账款作为它未来的现金流,而已经收到的应收账款与我们进行信用融资,融资后把上端本身1个月的账期减少,帮助它和上端的原材料企业做议价。这是我们现在与核心企业合作的一种模式。”
除了上述与核心企业合作的模式,翼勋金融还尝试与商业保理合作。原来,银行的保理业务一般都针对符合其评级要求的大企业客户,众多的中小型供应商或出口企业却是保理无门。我国从2013年开始发放商业保理牌照,“现在很多商业保理公司其实做的是很多银行不愿意做的保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部分的供应链。”
据了解,翼勋金融和这些商业保理公司的合作方式主要是——通过这些保理公司找到核心企业。“它已经形成了保理资产,因为保理有自己的风控体系,它会去找核心企业,通过应收或预付账款形成保理资产,我们可以根据这部分保理资产形成的债权在我们平台上进行转让,翼勋金融变成了保理公司的资金方,帮助提高它的流转性,因为保理公司自己难以向外募资来做保理资产的。还有一种我们与保理公司一起去核心企业包括上下游公司进行调研,保理公司会有它的风控标准,而我们作为P2P资金方也有自己的风控标准。”
供应链融资重点关注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交易的连续性、交易对手的履约能力、业务的封闭运作与贷款的自偿性。翼勋金融最近正在联手SAAS信息暨服务平台,“这些平台掌握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大数据,包括交易数据资金流水。将他们的数据平台与我们的平台对接,我们可以快速地给这些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撮合业务。”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